用户名: 密码: 自动登录   注册用户忘记密码?
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晒晒太阳
作者:梁公卓如      更新:2017-11-29 14:08      字数:7886
热门推荐:
    没想到朱元璋在性命垂危之际还在关系这国家大事,还在关心着他的儿孙们,朱允炆心里无限感慨,眼角之中泛起了泪花,道:“皇爷爷,您还是好好休息吧。十四叔打赢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十分吃力地微微地摇了摇头,有气无力地说道:“朕这个病就是这个样子了,再怎么休息也就是这几天的功夫了。朕在临死之前,还得为你多做几件事啊。朕问你,那个叫罐头的东西,你打听清楚了吗?”

    “皇爷爷……”看着自己的皇爷爷在气息奄奄地时刻还在替自己惦记着基业,朱允炆心下十分感动,但是又不忍心让已经油尽灯枯的朱元璋再劳神费思,没有再说话,只是趴在朱元璋的床头呜呜地去哭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朱允炆的身后传来了两声十分尴尬的咳嗽声,朱允炆不用回头也知道,那是他的好基友黄子澄发出的声音,他的意思朱允炆也很清楚,就是想着让朱允炆在老朱还活着的时候,再进一步的榨干他的价值,让他再出一道诏书之类的东西,好限制藩王的权力,为将来的削藩大计找到政策依据。

    朱元璋已经混成人精了,如何不知道黄子澄的意思,他虽然不喜欢儒家的思想,他认为那都是忽悠人的,主要的是忽悠他们这些当皇帝的,让他们任用儒臣,礼贤下士,给他们很高的报酬,似乎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大治,朱元璋对这些理论都是嗤之以鼻的,老子一穷二白打天下,谁都不用靠,照样成就千古伟业,但是他知道,这个黄子澄是朱允炆的心腹,眼下的朱允炆还是有些柔弱,让他有自己的铁杆也不是什么坏事,毕竟对于皇帝来说,手下的大臣笨一点也比不听话要强很多,看了一眼还在呜呜哭泣的朱允炆,一脸慈祥的说道:“好了,允炆。人固有一死,爷爷我这一辈子值了。你将来是要做皇帝的,不要总是这样柔弱,要像个男子汉一样坚强起来。快跟爷爷说说你十四叔的罐头的事,听说那是一件利器。”

    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帝王了,而是一个普通的老人,一个普通的丧子老人,在他临终之时,不厌其烦地向他年幼的孙子传授保存家业的做法。

    朱允炆擦了擦眼泪,十分感动地说道:“是,皇爷爷。据孙儿所知,十四叔发明的那个罐头是件很不错的东西,可以让军粮保质很长时间,他们攻打瓦剌之所以一次成功就是得益于这个东西,不用再举全国之力调集军粮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啊,好啊。”朱元璋躺在床上喃喃地说道,心中无限感慨,道:“你的这个十四叔心思倒也是机巧,居然能弄出这样的东西来,只是朕没有想到,连他这个听话的孩子,居然也跟朕藏私。这个罐头,怕是他早就弄出来了吧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低着头没有说话,说实话,他也对朱楧藏私的行为十分不满,他也觉得朱楧应该早就弄出这个利器了,在他的观念里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朱楧既然发明了这么犀利的装备,首先就应该想到要进献给朝廷,就这样藏着掖着,岂不是居心叵测。

    朱元璋何其精明,他略微想了想便知道朱楧的用意了,这孩子怕是想着独自享用这件利器呢,等到自己快死了之后才拿出来,这样就没有人逼着他上交了。朱元璋的心里很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,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,他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在为了皇位明争暗斗了,之前的燕王已经表现出了嚣张跋扈之心,现在的肃王又私藏利器,心怀叵测。看来皇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,他们在这个巨大的利益面前把持不住了,又重重地叹了口气,微微地说道:“燕王不可不虑,肃王不可不防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猛地一抬头,眼睛里放射出一丝精光来,这么长时间了,皇爷爷终于说了这句话,之前他总是劝自己跟藩王搞好关系,要爱护藩王,共同保卫大明的江山,现在他终于看出藩王的野心了,开始明白自己的担忧,向着自己说话了,心中不仅生出一阵感动,噙着泪花,喃喃地说道:“皇爷爷……”

    朱元璋拉了拉这个柔弱的孙子的手,然后伸手勾了勾,示意黄子澄走向前来。

    黄子澄不敢怠慢,见到朱元璋的手势之后,立即走向前面,跪到朱元璋的床前,恭敬地说道:“臣黄子澄叩见陛下,陛下有何事吩咐?”

    朱元璋老了,他的生命只剩下了最后几天,他的大脑早就没有那么多的储存量了,只能记一些重要的事情了,有气无力地对黄子澄说道:“你去拟定一道旨意,《祖训》中虽然有言,朝中若出现奸臣,诸王可以起兵靖难,但是肃王不在此列,他已经独立建国了,不再是一般的藩王。若是朝中真的出现了奸臣,肃王只能供给粮草,不得派兵过兰州一步,除非国内的藩王尽数失败,他才可以起兵靖难,并且成功之后要在三天之内返回封国,不得有误!”

    黄子澄听到朱元璋一口气说了这么长的话,心里十分地激动,他知道,这样以来,肃王就相当于被锁死在河西走廊了,虽然他很有可能还会坐大,但若是想抢朱允炆的皇位怕就是没有那么简单了,在古代的父权社会,明目张胆的违背父亲的旨意是一件很严重的事,到时候,怕是肃王硬来,也没有多少人支持他,跪在地上叩头道:“臣领旨,臣马上就去办!”

    说罢,又向朱元璋磕了一个头,然后就兴冲冲地跑去写圣旨去了。

    朱允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,但是他还是不痛快,肃王有了罐头这样的利器应该进献给朝廷啊,怎么能私藏呢?试探性地说道:“皇爷爷,那那个罐头的事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?但问题是可能吗,自己要是活着,跟朱楧要他肯定不敢不给,可是现在自己马上就要入土了,说不定圣旨还没有走到肃国自己就去见朱标和马皇后了,自己走了之后,单单凭一纸诏书,朱楧就会乖乖就范,将那么重要的东西交出来?别太真了,他老朱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,深深地知道人性的贪婪,一旦涉及到根本利益,亲娘老子都不好使,更何况是朱允炆这个侄子皇帝,他不想让朱允炆给自己找麻烦,微微摇了摇头,叹道:“那个东西是你十四叔辛辛苦苦弄出来了,你现在就别想了,将来他要是想给你,你可以拿东西跟他换,但是不要来硬的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略微有些失望,喃喃地说道:“是,孙儿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又重重地磕了几声,他感觉到很累了,不想再多说话,道:“好了,朕累了,要睡一会儿,你也去休息吧,不要把自己熬坏了,这里有下人们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连忙松开朱元璋的手,给他盖了盖被子角,道:“皇爷爷早点休息吧,孙儿就在大殿内,随便找一个地方休息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地摇了摇头,没有再管他,他太累了,管不了那么多了,朱允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,反正他年轻力壮,熬一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闭上了眼睛,沉沉地睡去,不再理会各种俗物。

    朱允炆悄悄地从床边退了出去,吩咐值班的宫女和太监看好朱元璋,一旦有什么事就立即通知他,然后徐徐地退到了外殿。

    这时候,黄子澄已经起草好了诏书发出去了,他和齐泰一齐进宫来,见到朱允炆后,纳头便拜,道:“臣齐泰、臣黄子澄拜见太孙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十分礼貌地站起身来,将他们扶起来,客气的说道:“二位先生快快请起,不用如此多礼。”

    齐泰和黄子澄慢慢地站起来,向朱允炆拱了拱手问道:“皇上的病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朱允炆将他们二人拉到一旁,找了两个座位示意他们坐下来,小声地说道:“皇爷爷已经睡下了,我们不要打扰他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挪了挪身子,悄声地说道:“启禀殿下,皇上刚才说的诏书已经发出去了。另外,又有人向朝廷控告了一些藩王的不法行为,像齐王、周王、代王、湘王等,在封地无视朝廷禁令,大兴土木,出入规格俞制,并且鱼肉百姓,强抢民女,在当地影响十分恶劣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对这些叔叔们的行为早就十分不满意了,朱元璋还活着呢,他们就这么敢不拿朝廷当回事,等到朱元璋死了,谁还能管得住他们,道:“长此下去万万不行,民心乃是国家的基石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,若是任由他们折腾,将我大明的民心都折腾没了,那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黄子澄也很赞同朱允炆的主张,说实话他一直很欣赏朱允炆,因为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一个儒家圣君的标准。他为自己能有机会亲自培养一个旷世明君而高兴,而庆幸,小声地说道:“如今藩王已经有尾大不掉的嫌疑了,而且他们对殿下也不太尊重,现在之所以还不敢有过分的行为,是因为皇上还活着。一旦皇上龙御归天,殿下还要早做准备才对啊。”

    这番话将在座的三人惊了个不轻,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黄子澄这么大胆,竟然在这大明皇宫谨身殿内说这番话,真是欺负朱重八生病了,没工夫搭理你,否则要是被他听见,再按一个离间骨肉亲情的罪名给你,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。

    朱允炆连忙伸手制止了他,轻声道:“先生不要再说了,孤自有主张。不管是谁,都不能乱我大明的法制。对了,孤跟你们提到的方孝孺先生,你们去拜访了吗?”

    齐泰见朱允炆提到方孝孺是一脸崇敬的表情,就知道这位方先生要发达了,拱了拱手,道:“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,有人向皇上举荐了方孝孺,但是当时皇上说现在还不是任用他的时候,就只给了个散官,没有授予正式的官职。他现在在蜀王那里教世子读书,蜀王很敬重他。不过,我看方孝孺并不想一辈子做一个寻章摘句的教书先生,他的心中还是有抱负的。他一向宣扬要以仁义治理天下,怕是如诸葛孔明一样,正在草庐之中等待明主呢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听后非常高兴,一脸心驰神往,与圣人神交的表情说道:“记得洪武十五年,家父在世时,就有人举荐过方先生,当时皇爷爷对他的举止严肃很欣赏,就对家父说:‘这是个品行端庄的人才,你应该一直任用他到老。’只可惜,家父没有来得及任用他就去世了,孤也久慕方先生的道德文章,想要与这样的大贤共同治理国家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不知道的是,洪武十五年,有人第一次举荐方孝孺时,朱元璋的确很欣赏他的道德文采,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,朱元璋发现了这是个太过于理想化的愣头青,长着一张作报告的脸,除了写文章阐述他并不喜欢的儒家思想之外,什么都干不好,就渐渐地疏远了他。

    等到十年后,再次有人向朱元璋举荐他时,朱元璋知道这个人不合适治国,只合适像李白一样被养起来,探讨探讨诗文,就说了上面的那番话,因为他并不喜欢跟人探讨诗文。

    令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方孝孺的个人魅力和才学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朱允炆的心里,对他将来的行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当然也有十分不好的影响。比如说,当年燕王过了长江,兵临金陵城下之时,有人劝朱允炆先去别的地方,图谋复兴,结果十分有气节的方孝孺就劝建文帝死守城池等待援军,就算是事情没有成功,也应该为社稷而死,当然,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。

    虽然说朱允炆让城别走之后,也不一定能避免败亡的命运,但是坐在城里等死这个榆木疙瘩脑袋才能想出来的注意,方孝孺居然也大义凛然的坚持,实在是让人怀疑他的能力。

    虽说后来他为朱允炆殉节而死,顺带坑了一堆人,算是对得起建文帝,但是这对于他的江山社稷来说,根本于事无补。

    一句话,方孝孺这样的人,适合跟他交朋友,但不适合任用他治国。

    朱允炆对于方孝孺的重视是齐泰和黄子澄早就知道的,他们不会因此吃他的醋,两位大人的官职已经不低了,不会吃任何人的醋,道:“殿下这几日太操劳了,一定要注意身体啊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微微地摇了摇头,强挤出一丝欢笑来,道:“多谢两位先生关心了,皇爷爷龙体有恙,孤怎么安心休息啊。你们先退下吧,有事的话,孤会再派人传唤你们的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告退。”齐泰和黄子澄缓缓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向朱允炆作了一揖,轻声地说道,生怕吵醒了里面睡觉的那位爷,然后缓缓地退出了谨身殿。

    二人并肩走在路上,来到一个无人的小巷子里时,黄子澄屏退了所有的随从,悄悄的对齐泰说道:“齐大人,以在下来看,皇上的病这次恐怕……”

    齐泰为人小心谨慎,听到这句话,立即伸手示意黄子澄不要出声,然后用一脸责备的语气说道:“黄大人怎可出此大逆不道之言,若是让有心人听见了,你的身家性命可不保啊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对此似乎毫不在意,微笑着摆了摆手,用一种轻佻的眼神看了齐泰一眼,有点不满地对齐泰说道:“齐大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胆小,这里就你我两个人,只要你不去告发我,谁又会知道?况且我们都是太孙的心腹,太孙如此信任我们,等他将来登基了,我们可是要共同努力为他保卫江山的。怎么能因为畏惧个人灾祸而畏首畏尾,不敢说话?”

    黄子澄的这番话倒是激起了齐泰的男儿热血,不管了,我也豁出去了,反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皇帝这次是不行了,将来肯定是太孙登基,他们都是太孙的心腹,就算现在的谈话被人听见,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去告发他们,那不是傻吗?道:“依黄大人之计,新君继位之后,若想治理国家,首先要从哪里着手啊?”

    到了这个时候,黄子澄也不跟他废话了,也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,四顾一下看看四周有没有,直接毫无顾忌的说道:“依照在下来看,首要的大事就是削藩。如今各地藩王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,已经渐渐有了尾大不掉之势。尤其是像燕王,肃王这样的强藩,其实力已经不容小觑,对朝廷是个很大的威胁。若是不趁势削减他们,只怕将来有不测之祸啊。”

    齐泰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,沉重地说道:“曾经有人向皇上提出过藩王的问题,认为藩王如此发展下去,将来肯定会尾大不掉,结果皇上却以那人离间骨肉亲情为由将其下狱论死,从此之后,再也没有人敢提削藩的事了,这些藩王们就愈加有恃无恐,屡屡触犯朝廷的禁令,使得朝廷在地方上的威严荡然无存,更有甚者,他们有的人竟然敢直呼太孙的名讳,丝毫不顾及礼法,如此下去,礼乐崩坏,四维不张,国将不国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终于看到知音了,他们都是儒家学说的信服者,儒家认为维护一个国家的基本就是礼法,这些藩王如此没有礼法,那跟造反也就差不多了,道:“齐大人所言甚是,在下也认为现今国朝的心腹大患不是外面的蒙古,而是国中的藩王。外面的蒙古最多是纤芥之疾,而国中的藩王却是心腹之患,不可不防,否则一旦溃烂,就有可能糜烂全局,一发不可收拾,甚至有可能酿成西晋八王之乱,衣冠南渡之祸。为了国朝的长治久安,为了太孙的知遇之恩,在下愿与齐大人共勉,共同为我大明消除这心腹之患。”

    “黄大人”齐泰十分感动地握着黄子澄的双手,如此知己,如此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,这辈子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,道:“在下愿意与黄大人一齐努力,共同开创一个超越历朝历代的太平盛世。”

    两位身怀儒家理想的人,就这样双手握在一起,互相砥砺,互相鞭策,共同为着他们的目标而努力。

    时间来到了,洪武三十一年的闰五月初九,按照历史的记载,这是朱元璋驾崩的前一天。

    这一天不知道怎么回事,朱元璋突然感觉自己精神抖擞,似乎以往的精神和体力又都回来了,心情十分不错,兴致也很高,将一直伺候他的朱允炆叫过来,道:“允炆,外面的天气怎么样?”

    朱允炆一直在屋内伺候朱元璋,已经很久没有出屋了,也不知道外面的天气怎么样,扭头看了一眼门外当值的太监。

    那名太监当即会意,弓着身,用十分尖细的声音说道:“回禀万岁爷,回禀太孙,外面的天儿很不错,太阳暖洋洋的,但是不烈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。朕就喜欢天儿好的日子。”朱元璋沉闷地哼了一声,竟然挣扎着双手一撑,微微地坐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下可把朱允炆吓了一跳,他立即跑过去扶住朱元璋,一脸担忧的说道:“皇爷爷,您这是干什么,您慢点,让孙儿扶着您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似乎兴致很好,借着朱允炆的扶力坐了起来,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上又有劲儿了,这种感觉真的很好,道:“走,咱们爷俩出去晒晒太阳,这么多天都没有出去了,在这里都待的要发霉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。”朱允炆很高兴,不管怎么样,他的皇爷爷又有了精神了,这是一件好事,况且他知道朱元璋有晒太阳的习惯,只要不是身体特别不好,都会去晒一晒,今天他肯出去晒晒,这是他病情好转的迹象,无论如何都值得高兴,笑道:“孙儿这就陪皇爷爷出去晒太阳。”转头又对身后的太监厉声说道:“你们几个快过来,把皇爷爷抬出去。”
其他人都在看什么: